以下是针对医药行业GMP车间净化工程的7大核心验收指标详解,结合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(GMP 2023修订版)及ISO 14644-1标准,从技术参数到检测方法全面解析服务标准:
标准要求:
A级(ISO 4.8):≥0.5μm粒子≤3520颗/m³(动态)
B级(ISO 5):≥0.5μm粒子≤3520颗/m³(静态)
C级(ISO 7):≥0.5μm粒子≤352,000颗/m³
D级(ISO 8):≥0.5μm粒子≤3,520,000颗/m³
检测方法:
使用激光粒子计数器(校准有效期内的),采样点按面积开平方根确定(如20㎡车间至少5点)。
常见问题:
动态测试不合格→检查人员更衣程序或设备产尘点密封性。
标准要求:
不同级别区间压差≥10Pa(如B级对C级)
洁净区对非洁净区≥15Pa
产尘房间保持负压(如称量间)
检测工具:
微压差计(精度±1Pa),测点位于门缝或墙面中下部。
优化建议:
安装压差可视报警装置,联动空调系统自动调节风量。
A级层流区:
垂直流风速0.36-0.54m/s(GMP附录1)
水平流风速0.45-0.6m/s
B/C级乱流区:
换气次数≥25次/h(B级)、≥15次/h(C级)
检测要点:
风速仪距FFU出风面30cm测量,均匀布点(避开墙角1m)。
药品生产通用标准:
温度18-26℃(特殊工艺如冻干制剂需2-8℃)
湿度45%-65%(固体制剂需≤55%防吸湿)
允许波动:
温度±2℃/h,湿度±5%/h
传感器布设:
每200㎡至少1个监测点,避开送风口。
检测标准:
PAO法(气溶胶光度计),上游浓度20-80μg/L
泄漏率≤0.01%(A级)或≤0.05%(B/C级)
失败原因:
过滤器边框密封胶开裂→更换为医用级硅胶(耐腐蚀)。
沉降菌(φ90mm培养皿):
级别 | 暴露时间 | 限值(CFU/皿) |
---|---|---|
A | ≤4h | ≤1 |
B | ≤4h | ≤5 |
C | ≤4h | ≤50 |
浮游菌:
A级≤1CFU/m³,B级≤10CFU/m³(需用撞击式采样器)。
流型验证:
A级区需可视化烟雾试验,证明单向流无涡流。
自净时间:
从ISO 8级恢复到ISO 5级应≤20分钟(100:1粒子浓度衰减测试)。
文件审查:
设计图纸(需体现人流/物流/废物流)、DQ/IQ/OQ/PQ验证文件。
静态验收:
空态检测洁净度、压差、风速(施工方完成)。
动态验收:
模拟生产状态测试(第三方CNAS实验室参与)。
整改闭环:
对不合格项出具CAPA(纠正预防措施)报告。
材料合规性:
墙面/地面需耐消毒剂腐蚀(如过氧化氢、季铵盐)。
数据完整性:
温湿度/压差数据需自动记录并存储≥3年(不可手动修改)。
问题:动态测试浮游菌超标(12CFU/m³)
根因:灌装机传动轴密封不严导致微粒泄漏
整改:更换为磁悬浮无接触传动+增加局部层流罩
通过以上7项指标的严格把控,可确保净化工程公司服务符合GMP“设计确认-运行确认-性能确认”的全链条要求,建议选择具有医药工程专业资质(如GB/T 51133-2015认证)的服务商合作。